25年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,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,良好的分析决策能力。
简历编号:955915
最后登录:两年以上
核心优势:
1、工作背景:24年先后在台资企业、多元化集团公司、在企业战略决策、市场营销策划、新产品开发、品牌策划等方面具有相当多的经验和良好的业绩。 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现状、潜力及其发展趋势;
2、具有市场营销、企业战略、生产管理、经济学、企业管理控制系统、人力资源管理、信息管理等知识和经验;,充分了解跨国公司运营和管理模式;
3、能积极有效地建立沟通渠道,协调内外部关系。能灵活适应不同环境,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。外资企业担任高管,对不同类型企业管理方法有着独特的理解,曾力挽狂澜,让企业扭亏为盈;
4、专业能力:能对企业全盘事务有效管控,有前瞻分析能力,计划能力,果断的判断力及决策力,优秀的战略及体系化管理能力,擅长成本费用管控、生产管理,为企业降耗增产,塑造高质量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;
5、管理能力:有 1000 人以上企业团队建设与全面管理经验,以人为本,注重团队合作,追求公司与员工之间平衡,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,凝聚核心人才;
6、学习能力:坚持终身学习,持续为自己补充生产、质量、营销、信息管理、电商运营、外语方面的能量,喜欢挑战,能快速适应新环境、接受新事物;
7、性格品质:以坦诚、正直为做人原则,以公平、公正、客观、合理为管理基础,处事雷厉风行,工作认真、严谨,积极向上,善于沟通,妥善处理上下级关系;
8、专业水平:参加过高级管理培训、质量体系培训、ERP 和 SAP 系统培训、生产培训、营销培训,并获得证书;
9、计算机水平:熟练操作 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 等 Office 办公软件;
10、善于运用IE系统优化改善和多种IE改善手段,并具有很强问题发现/分析/改善能力, 掌握精益生产JIT KPI 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5要素和PQCDSM6指标6SIGMA等管理工具的导入。
工作概述:
1.接管公司之初,公司处于严重亏损,面临无法经营状态,经过整顿,2011年10月产值比上升56%,成本下降30%,2012年公司逐渐实现扭亏为盈目标。
2.战略制定:根据CEO的思路,系统化地编制3年战略发展规划,主导推行成本及开发新产品领先战略。
3.经营计划制定:主导公司经营计划,组织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及费用、内部利润指标、生产计划和各项管理计划。
4.组织优化:压缩组织架构,推行3三级管理,废除原有计时工资制,推行计件工资制,将每条生产线产值与效益挂钩,人工成本从2011年10月18.5%降到2012年3月14.5%。
5.团建建设:遵循人员流动规律和公司管理需求,定期进行人才优化、引进,制定核心人才保留机制,营造动态人才管理氛围,满足公司对人才需求。
6.流程制度建设:推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,审定公司各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、奖罚条例、工资奖金分配方案,根据公司发展现状对公司运营流程与各职能部门管理进行梳理,提升管理效率。
7.企业文化建设:深化员工生日活动、日常文化活动、节假日福利、优秀员工表彰,推行管理层军训活动,营造公平、公正、积极向上,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企业氛围。
8.销售管理:借鉴国外产品风格,产品延续及开发国内市场产品风格,开发华北市场,扩大产品销售范围,开拓加盟店及直营店,拟定及落实产品发布会,新建3个销售部门,年销售额提升15.5%。
9.采购管控:推行“采”与“买”分离的材料采购模式,实施供应商考核,限定采购与生产比例,控制采购库存,限定采购人员差旅费、管理费,原材料成本由74%下降55%。
10.成本费用管控:推行外协加工模式,将部分部件交由其它小厂生产,提升生产周期、管理费用由9%降低到5%。
11.制造费控制:推行易耗品控制机制,制定所有易耗品用量计划,限定消耗目标,控制浪费,设立易耗品控制节约奖,制造费用由18%降低到14%。
12.产量提升:将连续化作业改为单一化作业,改良生产设备、改进生产工艺,产量每月15%—20%速度递增。
13.品质改善: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流程,实行来料检查、入库检验、出库检验、在机品抽检,将计件工资与品质挂钩,品质不良率由9%降低到5%。
14.销售额每年以40%逐步倍增。
1.工作概述:统筹管理公司制造中心,直接管辖实木,板式,软体等分厂,一千多名员工。
2.排产计划:组织编制年、季、月度生产作业、安全环保计划,组织召开公司月度生产计划排产会。
3.技术研发:配合技术开发部参加技术管理标准、生产工艺流程、新产品开发方案审定工作,及时安排、组织试生产,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4.精益管理:优化排产,按日计划兑现产量计划,优化人员、升级模具,实行单人操作多台机器,实施同步生产,连线生产,推行流水线作业。助力完成2010年60亿目标和2011年80亿目标。
5.基础管理:监控生产统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,关注生产用原始记录、台账、报表,及时编制上报年、季、月度生产、设备等有关统计报表,为管理决策提升依据。
6.调度管理:平衡综合生产能力,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,平衡用电、节约能源、节约产品制造费用、降低生产成本;牵头召开调度会,与营销部门密切配合,确保产品合同履行,力争公司生产任务全面、超额完成。
7.教育培训:组织对生产调度员、统计员、计划员、设备管理员、安全员及车间级管理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,并对其工作定期检查、考核和评比。
8.成本管控:推行台资企业管理模式,上线ERP系统,对所有辅料、耗料严格实行数据化管理,降低成本。
9.供应链管理:整合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,拆分跟单采购和供应商开发采购,每月定期对原料仓、成品仓、成品、半成品、再制品盘点,输入ERP系统,实现供应链数据化管理。
1.经营计划:制定公司各阶段销售目标计划、生产计划、管理部门工作计划、企业产品和企业品牌推广方案。
2.管理体系优化:规范组织架构、运作流程,完善生产交付体系、品质管理体系,建立成本控制制度,安全生产管理制度,生产设备维修保养体系,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。
3.销售管理:参与制定企业的销售战略、具体销售计划,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,完成企业产品销售目标;制定和改进销售政策、规范、制度,控制销售预算、销售费用、销售范围与销售目标的平衡发展。
4.绩效考核:建立KPI绩效考核制度,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,优化整合区域,实行区域承包考核制,销售成本下降8%,年销售额提升11.5%。
5.工艺技术改进:拟定及审定技术管理标准,编制生产工艺流程,升级生产设备,审核新产品开发方案,并组织试生产,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6.产值提升:推行个人计件工资制,生产现场实行单元化作业及流水线作业模式,定机、定岗、定位作业方式,人均产值从18000元/月,提升到25000元/月。
7.安全管理:对生产基础设施,工作环境设施定期培训及落实,确保安全生产,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1.生产统筹:统筹生产部门各项日常工作安排,负责产品质量、产量、进度的跟进,开发筹备和核算成本,评估生产部的生产能力和安排生产计划,明确各岗位职能,协调各部门的工作,完成工作生产任务。
2.团队组建:组建、培养生产运营管理团队,完成公司下达的产能、交期、质量、成本指标及经营赢利指标。
3.体系建立:搭建生产运作体系,规划、布局生产现场,建立ISO9001:2000质量管理体系。
4.设备及工艺改良:将生产设备的油压电式预热功能改为蒸汽式预热功能,每年为公司节省10万元成本费用。
5.薪资改革:推行个人计件制,生产现场实行单元化作业及流水线作业模式,产品工艺路线及流程拟定,达到定机、定岗、定位作业方式。
6.降费增产:优化整合区域,实行区域承包考核制,制造成本下降8%,月产值提升12%。
1.制度建立: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、新产品的试制、标准化技术规程、技术情报管理制度,组织、协调、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设备、质量、能源等管理标准及制度。
2.技术发展规划:编制近期技术提高工作计划,编制长远技术发展和技术措施规划,并组织对计划、规划的拟定、修改、补充、实施等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。
3.规程优化:编制产品的使用、维修和技术安全等有关的技术规定,编制技术文件,改进和规范工艺流程。
4.产品技术引进:引进新技术、开发新产品,确保产品品种不断更新和扩大,1998年新品同比增长16%。
5.产品管理:制定公司产品的统一标准,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;按年度审核、补充、修订定额内容。
6.团队管理:有计划的推荐、引进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,组织技术人员培训,满足公司对技术人员需求。